“目前,我们公司上海代表处的员工及在日家人,都还算好。”3月15日,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下称“新日铁”)上海代表处代表吉川宏语调消沉,“地震加海啸,这么严重的灾难,是我们基本没想到的。”
作为日本最大钢企的驻华代表,吉川宏正亲密关注着本人的家园与企业所遭遇的一切。
而目前,日本五大钢企均已呈现不同水平的停产,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钢市,均因而遭到连锁冲击。最标志性的事情是,铁矿石现货价钱从200美圆/吨的历史峰值,应声跌落14%。
15日,武钢、宝钢等国内大型钢企均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在评价日本地震对中外钢市的影响,以便疾速应对市场变化。
不过,在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看来:“日本目前的重点在于救灾,日本钢企受灾和对市场构成实践影响之间存在时间差,一切要等定性后再判别。我个人以为,影响不会太大。”
五大钢企悉数受损
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产钢大国和最主要的钢铁出口国之一,日本的钢铁业主要沿安定洋(11.86,-0.13,-1.08%)海岸规划于由京滨、阪神、中京、濑户内海、北九洲五大工业区构成的带状区域内。
其中,前5大钢企新日铁、JFE、住友金属、东京制钢、神户制钢的粗钢产量占日本粗钢总产量的75%至80%。
地震发作5天后,日本5大钢企已在竭力执行恢复工作。
15日当天,吉川宏通知本报记者:“到今天为止,我们在东北部的一个工厂遭到影响较大,由于无法进入厂区,员工还有家眷的平安状况不太明白,但其它工厂曾经没有太大问题。”他所指的,是新日铁旗下离震区最近的、位于仙台市北部的釜石长材厂。
据理解,该厂具有60万吨的棒材、线材年产能,在这次灾祸中,虽电炉和消费线未遭损坏,但由于整个釜石港遭到海啸摧毁,码头设备已被洪水吞没,目前,该厂已全部中止消费,估计重建及恢复消费还需求相当长一段时间。
而新日铁旗下最大的君津钢厂(年粗钢产量590万吨),位于东京湾东部地域,3个高炉从地震发作时的3月11日开端至12日休风(暂停消费),后经对设备停止全面检查及筑堤防护后,至13日高炉已全部重启,同时轧制设备也已恢复运转。而同属新日铁的室兰钢厂、八幡钢厂和广畑钢厂等,则受影响较小。
在11日地震后,住友金属的鹿岛制铁所,焦炉煤气设备发作火灾,12日上午被扑灭。但因地处本次受灾严重的茨城县,2座高炉震后不断处于休风状态,何时重新送风目前尚不得知。
此外,JFE的京浜工厂和千叶工厂各一座高炉在11日地震后被立刻施行休风,后于13日上午、14日上午分别开端送风,但铁水产量将会坚持“最低程度”;
限制当地钢厂复工进度的,还有日本政府的限电举措。目前,JFE旗下的一切钢厂的闸机设备都暂时处于“停机点检”状态,以配合日本政府请求的限电措施。
被夸张的影响
一如地震波的冲击力,日本钢铁业受损后,其影响也开端蔓延至其它各国,特别是市场心态。
首先应声回落的是铁矿石价钱。3月15日,63.5%印粉外盘报价在171-173美金/吨,从200美圆/吨的高位纪录疾速滑落。
2010年,日本进口铁矿石达1.34亿吨。遭到地震音讯的影响,3月11日当天,伦敦结算所4月份铁矿石掉期合约价钱便下跌了4.15%,为2011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首先应该核实,地震会否给日本钢企带来大面积的停产,停产周期又是怎样样,这些目前都还不太肯定。”15日,西本新干线的信息总监盛志诚向记者表示:假如东京湾的5个炼钢厂停产6个月的假定成立,那么,国际海运铁矿石市场可能丧失2220万吨铁矿石需求,对矿商而言,每个月约有350余万吨的铁矿石销路,要面临新的选择。
而相比全球每年近10亿吨的铁矿石买卖量来说,2000多万吨的影响力,似乎更多表现在心理上。
不过,思索到日本近40%的钢材用于出口,此次震灾将更直接的影响亚洲钢市。2011年1月,日本出口钢材347.3万吨,82%是在亚洲市场,其中,韩国约占25%,中国约占15%,其它东南亚国度约占35%。
3月15日,武钢集团国贸公司海外部的一位担任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估计地震对日本钢铁业的产量会形成较大影响,并且,日本灾后对钢材的需求量将加大,因而,日本的钢材出口将呈现缺口。
充裕产能行将释放
不过,不少中日业界察看人士以为,此次震灾及灾后重建,关于中国钢企的出口拉动效应,实则有限。
住友商事中国金属第二部钢材科科长陆辉对本报记者称:“从13日开端,我们明显觉得到日本钢厂的出货和到货遭到了影响,由于船运并没有恢复,但状况在逐渐恢复和好转,其实并没有那么吓人。
相比钢铁,日本汽车产业所受冲击更大,可能会更多影响到中国的零部件供给商。”
“地震一定会对日本钢铁业形成一些问题,但目前我们觉得,影响不会太大。”吉川宏称。
“日本的钢铁业并不是瘫痪,只是个别厂遇到艰难。其实,近两年来,整个日本不断在有意控制钢铁产能。将来,在重建需求的推进下,日本最多是把未受损钢厂的产能完整释放出来,让企业加大消费量而已。”陆辉剖析以为。
事实上,日本钢铁的内部“补缺”曾经开端。
以新日铁为例,为补偿釜石钢厂的产能损失,其正准备经过进步室兰工厂和君津工厂的线材产量,以保证灾后重建的钢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