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路透社报道,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力拓集团表示,将逐渐推行铁矿石月度定价的新机制。另一巨头必和必拓集团也在1月中旬宣布了月度定价机制,这间隔三大巨头推行季度定价才不到一年。但是,就在3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新任会长朱继民表示,将来中国铁矿石进口价钱还将持续会谈机制。据朱继民引见,去年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水平到达62.5%。
刚卸任中钢协会长的武钢总经理邓崎琳3月7日却表示:“从2009年开端就是三巨头说了算,已不存在长协矿的价钱一说了。”2010年,一年一谈的长协矿被三巨头摒弃,由一季一谈的季度矿取而代之。而2011年铁矿石会谈也被中钢协正式供认曾经暂停。
长协价诱惑
2009年7月5日,上海。世界铁矿石三大巨头之一的力拓中国区首席代表胡士泰被拘捕。8个月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就是名闻一时的“力拓案”。在力拓案的背后,国内各个钢企之间由于“长协价”而产生的虚无缥缈的利益纠葛也呈现在群众视野。
长协价为何如此纠葛?其实,所谓长协价就是年度铁矿石价钱。铁矿石会谈开端于1981年,即铁矿石供给商和消费商经过会谈肯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钱,价钱一经肯定,双方则按照谈定的价钱在一年内执行。
会谈惯例是消费商中的恣意一方与供给商中的恣意一方就价钱达成分歧后则会谈完毕,国际铁矿石供需双方均承受此价钱为新的年度价钱,即首发价钱。且矿石供给商在与第一家大客户达成价钱协议时都会许愿,在与之后的钢厂会谈时不会给更低的价钱,钢厂也会许愿,不会承受其他矿山更大幅度的降价。
1995年以后无论是在亚洲首发还是在欧洲首发,都被全球普遍承受,这样,首发价就构成了所谓的长协价。
随着中国钢铁业快速开展,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也一路攀升,2005年2月,中钢协和五矿商会经过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规范和申报程序》,审核后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由523家锐减至目前的112家。具有进口资质的大型钢企由于享用长协价,经常奇货可居,将矿石高价倒卖给中小企业。
“无米下锅”的中小钢企要面对两大食利者——国外铁矿石巨头和国内各大具有长协价的进口企业。他们大量囤积长协矿,停止长期倒卖,国内无长协矿资质的中小钢企,面对两大食利者迫不得已,只能依托贸易矿,或者从具有长协矿资质的企业中购置。中小钢企进入长协矿的愿望一如几十年前无保证的农民想具有城市户口,以吃到定量和有价钱保证的“商品粮”。
但是,国内钢企由于长协价的缘由,也分红了阵营清楚的派系,利益的悬殊也是后来招致中国在铁矿石会谈中败北的主要缘由之一。
两年博弈战
到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字飙升为6.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以上,固然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买家,需求宏大,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会谈中却不具备无足轻重的议价才能。
2004年以来,由宝钢牵头代表中国钢铁业会谈,但是作为铁矿石进口大国,却在会谈中没有话语权,且铁矿石价钱连年上升,宝钢的会谈被斥为“五连败”。面对如此困境和言论的压力,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铁矿石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场面。中钢协于是由幕后走向台前,直接主导铁矿石会谈,2008年11月14日,中方请求铁矿石价钱回到2007年的程度上,即降价40%至45%。但为三大矿业巨头所回绝。
随即,中钢协闻风而动,制止加价倒卖矿石,安抚中小钢企,请求会员钢企分歧对外。面对僵局,2009年4月7日,力拓首先同意降价20%,被中钢协回绝。但是,中国“四万亿” 刺激方案后,前四个月中国合计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22.90%。5月26日,“首发价”终于在力拓和日本新日铁之间以33%的降幅敲定。中钢协宣布不会跟进。依然坚持40%的降幅。6月2日,力拓发表声明,称又和亚洲的其他主要钢厂如韩国的浦项等达成了协议,后者均承受力拓和新日铁之前敲定的首发价降幅。4日,力拓宣布退出和中铝的买卖案,追求和必和必拓成立合资企业。中方铁矿石会谈难度进一步加大。9日,中小钢企与淡水河谷达成5000万吨的长协矿协议。
一家小钢企的担任人道出苦衷和愤懑,“具有长协资质的大企业经常把低价购进的铁矿石高价转卖给中小钢厂。要想防止铁矿石巨头绕道中钢协,与小钢厂签署长协合同,就请求我们从内部消弭会谈后‘大钢厂享利、小钢厂垫底’的不分歧状况。”
面对中小钢企的倒戈,10日,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明白表示,中方绝不会妥协;中小钢企没有资历也没有权利与淡水河谷签署长协矿协议,即便达成了协议,也是废纸一张。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复关于力拓与必和必拓成立合资公司的相关问题时说,假如契合一定的条件,“两拓”案将适用中国的反垄断法。26日,中钢协请求处分日照铁矿石买卖中心。7月9日,上海市国安局证明,2009年以来,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会谈期间,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人,采取不合理手腕,经过笼络收购中国钢铁消费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度机密。
8月17日,中钢协与澳大利亚FMG公司签署了为期半年的长期协议价,其中粉矿降落35.02%,2009年的会谈终于接近序幕。在整个2009年的会谈中,固然中国有最大买主、存量大、稳定的国产矿自给率以及海外铁矿石权益的不时扩展四大优势,还是不敌两拓联手,加之韩日放水以及国内倒戈,2009年会谈不欢而散。
2010年度铁矿石会谈一开端,淡水河谷即抛出季度定价的请求。固然季度定价遭到了中国钢企的激烈反对,但三大矿商却毫不退让。4月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终于启齿,表示国内钢企能够和三大矿商就铁矿石问题停止分别接触。这意味着,铁矿石会谈对我国钢企曾经失去了本质性的意义。
2011年必和必拓公司决议,对大局部的铁矿石出口实行月度定价。刚刚卸任的罗冰生2月23日在北京表示实行近30年的铁矿石会谈机制正式完毕。这也是中钢协第一次对铁矿石会谈暂停的官方表态。至此,在经过试探、博弈、拉锯、抵触之后,两年多的铁矿石会谈终于谢幕。
指数化将来
2011年一开端,中国被进一步卷入铁矿石期货定价市场。1月29日,印度商品期货买卖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成为世界上首家推出铁矿石期货的买卖所,印度也因而率先迈出了将铁矿石变成强有力的金融工具的第一步。
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直言,当前迫切需求做好产业与金融的分离研讨。“金融界只研讨金融的问题,产业界只研讨产业界的问题,裹足不前,那么中国钢铁工业的原资料市场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铁矿石定价问题已远远超越了钢铁行业自身而构成了更大辐射范畴,这也是三大矿山企业放弃长协价钱而选择季度定价、月度定价以及指数定价的幕后动力。”中国国际经济研讨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对媒体说。铁矿石宏大的盈利预期吸收了大量金融资本注入,许多大牌投行曾经进入到铁矿石范畴,这也在很大水平上增加了铁矿石市场的金融属性。
王军以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大矿山企业已根本上完成由金融资本控局的形势。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成千上万亿元的资金,能够轻松支配市场。
对此,一位钢铁行业研讨人士以为,铁矿石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指数化的将来不可防止,如今的关键是如何应用指数化来争取本人的利益,当然,如今最需求的是既懂产业又懂资本的金融人才。此外,增强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树立中国本人的资源保证体系也是燃眉之急。
但是,钢铁业资深人士刘加军以为,指数化不太好推行,铁矿石企业必需尊重钢企的意愿,钢企不愿意铁矿石指数化,这也是钢铁消费的连续性特性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