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1日,在冶金工业规划研讨院主办的“2011(第二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的官员提出,“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开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兼并重组,目的是前10家钢铁集团的产能比例从目前的48%提升至60%,并培育3~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6~7家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同时,要处置好跨区和区域内重组的关系。此前,在山西,钢铁业重组整合的大幕曾经开启。
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导的《山西省钢铁行业重组整合施行计划(征求意见稿)》(下称《整合计划》)显现:“十二五”期间,该省钢铁行业将停止大范围重组整合;山西省的钢铁重组整合将由太钢集团(下称太钢)和首钢集团(下称首钢)主导完成,太钢担任晋中、临汾、运城、吕梁四大钢铁基地,而首钢长钢“分工”长治地域钢铁基地重组整合。
到2015年,太钢年消费才能将到达4000万吨、停业收入超越2000亿元,在山西钢铁行业所占的比重进步至80%,综合实力进入全国8强;首钢长钢消费才能将到达1000万吨,在山西省钢铁行业的比重到达20%。届时,将构成以太钢和首钢长钢为主的“双巨头”格局。
《整合计划》以至给出了重组整合线路图和时间表。2011年,太钢需求完成对山西省多家钢铁企业的整合。首先要完成与安泰集团新泰钢铁的股权并购会谈,先期可采取战略联盟或租赁运营的方式过渡。重组完成后,太钢对美锦钢铁、安泰集团新泰钢铁整合,建立构成年产500万吨钢铁长材消费基地。同时,太钢还要经过重组临汾地域的钢铁企业,打造临汾钢铁基地,完成对中宇钢铁的重组整合,并在此根底上进一步施行与立恒钢铁和通才工贸的结合重组。太钢在完成这些地域钢铁企业重组整合后,进一步施行与翼城酒钢的结合重组,使临汾钢铁基地的钢铁产能到达1000万吨。
此外,《整合计划》中还明白,在2011年年底,太钢要在与美锦钢铁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的根底上,采取先施行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项目的租赁方式停止运营,同时积极停止股权会谈,争取经过增资扩股方式完成整合。而到2013年年底,太钢要完成对海鑫钢铁的重组整合。先期将启动太钢与海鑫钢铁的协作会谈,推进双方签署协作协议,展开技术、管理等全方位协作,并在深化协作的根底上展开重组会谈;同步施行海鑫钢铁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建立构成500万吨范围的运城钢铁基地。
首钢则在2009年完成了对长治钢铁重组的根底上,2013年完成对长治地域钢铁企业的重组整合,2015年完成对福盛钢铁公司的重组整合。
但是,作为重组主体,太钢似乎并无热情重组众多中小钢厂,态度以至能够说有些暧昧。太钢的暧昧大致是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出自本身的高端精品定位思索。太钢是山西省属国资钢铁企业,历史长久,始建于1934年,1978年时已达百万吨消费范围。2000年左右,太钢逐步肯定了“不锈钢特钢战略”。
在山西政府发布此次整合计划之前,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公开表示,“如何做强主业,我们提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太钢本部打形成为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钢为主的极具竞争力的高端精品消费基地。”
太钢重组整合态度不积极的缘由另一方面就是重组目的对象本身。众多中小钢厂消费的大都是建筑用钢等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设备陈旧,产出效率较低,环保设备设备投入严重缺乏,环境污染严重,另外还存在运作不标准、隐形风险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这两方面的缘由,太钢对消费建筑用材的众民营钢铁企业兴味不大。但是,作为政府寄予希望的整合主体,太钢集团也已标明了收买的方向,该集团的《“十二五”科学定位》稿中,固然提出了“并购重组省内优质钢铁企业”的战略导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晓波的话却耐人寻味:“我们整合的停顿还不能说,但有一个准绳,就是要依照市场化的准绳。”
固然有政府的竭力推进,但至今能够称之为有停顿的,只要太钢和太原清徐县美锦钢铁达成了“托管”协议框架。知情者引见,美锦钢铁长期亏损,美锦集团早已有意出卖钢铁板块,但太钢集团出价太低,未构成股权买卖。
位于山西介休的安泰钢铁,同样和太钢会谈好久,但无停顿。山西省经信委投资处杜国明称“(整合计划中的)主体(太钢集团)重组动力有多大,是关系成败的主要要素”。
假如太钢缺乏足够的动力整合省内钢铁,在市场化准绳下的会谈中,屡屡报出民企无法承受的低价也在道理之中。
在重组整合主体中,首钢虽是另一个主角,但是定位却有些为难。近年来,首钢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怎样顺,在钢铁业江湖的位置逐步降落。
为了申办北京奥运会,首钢远走他乡。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曹妃甸,并与河北省唐钢共同组建“首钢京唐钢铁结合有限义务公司”。同年6月,首钢五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着首钢搬迁曹妃甸正式拉开序幕。
材料显现,首钢京唐钢铁结合有限义务公司(下称首钢京唐公司)由首钢和唐钢共同组建,持股比例为首钢51%,唐钢49%。这样的股权比例布置意味深长,首钢重组目的意在唐钢集团。2007年3月,首钢京唐钢铁结合有限义务公司正式宣布开工。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2010年12月31日,是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的日子。
首钢全面停产后,企业势必全面依托河北省曹妃甸厂区。但是被迫背井离乡的首钢,在他乡却遭遇为难。2008年6月,河北钢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而河北钢铁集团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结合组建而成,这样首钢重组唐钢的方案也彻底幻灭了。
由于唐钢如今从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假如首钢重组唐钢不再有可能,在曹妃甸项目上双方的利益将产生抵触。日前也传出河北钢铁退出首钢京唐公司的说法。
首钢集团整合长治钢铁,起初并不在山西省政府的整合规划中。原本首钢介入之前,太钢已与长治钢铁停止过多轮会谈,但仍因报价太低无法成交。最后,长治市政府出面,以长治煤矿资源为筹码,吸收首钢对长治钢铁停止了整合。
固然首钢也拿到了参与整合山西钢铁业的“令牌”。但是,认真剖析整合计划,就会发现其中的玄妙。首先整合的主体是首钢长钢,其次整合计划规则,首钢长钢整合的圈定区域长治只是山西五大钢铁基地之一;到2015年,首钢长钢消费才能将到达1000万吨,在山西省钢铁行业的比重仅占20%。
无论从重组的区域,还是重组后规划的产能来说,首钢都不算吃到一块肥肉,相关于山西的嫡系太钢来说,首钢想在山西辗转腾挪的空间不大。
据公开材料显现,2010年,山西共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范围在100万吨以上的有16家、200万吨以上的有5家,其他都是小型铁厂,中小钢企多数都是民营企业。
关于整合计划,众多中小钢企则各怀心机。有些经过重组进入国企,背靠大树好纳凉;有些则抱团取暖;有些则对政府的“拉郎配”并不怎样感冒。像海鑫钢铁这样范围稍大的民营企业,由于种种缘由不愿意被太钢重组。
吕梁钢铁以至“揭竿而起”。今年3月初,吕梁市经委总工程师车振斌承受媒体采访时说,“吕梁的中阳钢铁集团和文水县的海威钢铁集团,结合出资注册了吕梁钢铁,如今正在对两家企业停止资产评价,年底评价完成后两家公司兼并为一。”
依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吕梁将在2013年前以“吕梁钢铁”为主体,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基地。车振斌引见,中阳钢铁和海威钢铁分别具有360万吨和320万吨的产能范围,占领着吕梁钢铁产能半数以上,结合重组后的“吕梁钢铁”,将经过兼并收买、股权置换等方式,逐渐对区域内的其他钢企、上下游关联产业施行整合重组。目前,吕梁市第三大钢铁巨头、年产180万吨的城财钢铁,已被归入吕梁市钢铁基地规划